编者按:按天配资开户服务网
赣鄱大地,红色血脉激荡绵延。从井冈山的星火燎原到瑞金的红旗漫卷,从南昌城头的破晓枪声到于都河畔的远征启航,江西这片热土以鲜血为墨、以信仰为魂,熔铸起中国革命史上巍然矗立的精神丰碑。
每一座纪念碑都是永不熄灭的火炬,每一段革命故事都是直抵人心的宣言。2025年,我们迎来遵义会议90周年、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、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75周年。在这承载着集体记忆的特殊年份,央广网江西频道推出《守护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精神》系列报道,于赣鄱红土间寻访历史的见证者,在岁月回响中打捞英雄的足迹,让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穿越时代,与全国人民的精神谱系共振。
让我们共同聆听这些穿透时空的精神回响,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,触摸永不褪色的信仰力量。
“咚咚咚……”“蒋老,我给您送衣服来了!”
展开剩余85%紧接着推门而入的是人武部工作人员,来人捧着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军装,抬手向老人敬了个标准的军礼。
97岁的蒋清缓缓起身,将枯瘦的右手举到额前,挺直脊背回了个礼。
当接过那套崭新的迷彩军装时,老人枯瘦的手指颤巍巍抚过衣领,指腹反复摩挲着军装的纹路,喉间发出沙哑的声音:“好……比当年的要好。”
这一刻,他等了近80年。
抗日老兵蒋清双手接过军装,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(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)
日前,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横龙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在走访时,从蒋清的家人口中得知,老人有一个挂念了很久的心愿——想再穿一次军装。社区立刻联系了街道人武部,想着“必须让老英雄实现心愿。”
横龙街道人武部在了解到老人心愿后,立即向上级军事机关汇报,经同意后借出一套21式迷彩服送到了蒋老手中。横龙街人武部副部长廖承鸿说:“蒋老作为革命老前辈,在得知他的心愿后,我们在第一时间将迷彩服送到了他的手上,看到他脸上开心的笑容,我们也由衷地感到开心。”
烽火少年兵,枪林弹雨架通讯
蒋清的军旅生涯,始于烽火中的少年志。1943年2月,年仅15岁的他加入了新四军三师六团小鬼班,先后参与了淮阴战役、涟水战役,还曾随部队北上东北,在多地留下过战斗的足迹——而他的战场,多是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通讯线。
17岁的年纪,他成了淮阴战役中的一名通讯兵,单枪匹马在两个团之间穿梭,负责送信和传达情报。炮弹在耳边炸开时,他就势滚进弹坑。遇到巡逻的敌军,年少的他攥紧腰间的短刀,拼着受伤也要把情报送到。
蒋清的儿子蒋建华还记得父亲头上那道疤:“是山上战斗时,炮弹把荒墓炸开,父亲躲在墓里当掩体,碎片擦过头皮留下的。”
蒋清颤巍巍地抚摸着军装,人武部工作人员在一旁介绍(央广网记者胡斐 摄)
蒋清还曾跟着部队北上,在雪原里踩过没膝的积雪,在滚滚江水上与敌人拼杀。“那时候哪有枪?”老人常念叨,“都是攥着刀冲上去,心里就一个念头——把鬼子赶出去。”
硝烟里,他练就了一手好枪法。部队射击比赛拿第一,被评为二级枪手,“枪杆比胳膊还粗,他能端得稳如磐石。” 战友们曾这样夸他。
在淮阴城攻坚战中,日军在城墙上架起机关枪,他跟着新四军战友顺着城墙往上爬,眼里只有“冲”,没想过能不能活。
“当时,我们唯一的信念就是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去。”蒋清告诉记者,无论在何处,这信念都像钉在心里的钉子,支撑着他在尸横遍野的战场爬起来,在断粮断水的困境里熬下去。
战歌凝岁月,勤俭家风代代传
如今,时光已磨钝了他的记忆,却磨不掉刻在骨子里的滚烫。每次听到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》响起,蒋清都将枯瘦的拳头用力举过头顶,跟着旋律用嘶哑的喉咙反复唱道:“向前,向前,向前……”那声音虽不太连贯,却带着硝烟里淬过的决绝,像又回到了当年喊着冲锋号的战场。
当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》的旋律响起,蒋清精神矍铄地高唱(央广网实习记者刘思琦 摄)
“爸总说,打仗要跟对人,过日子也要认对人。”蒋建华拿出一面褪色的锦旗,上面“革命伴侣”四个字的墨迹仍然清晰,落款处是几十个战友的名字——那是蒋清结婚时,战友们送的“贺礼”。
战友们赠送给蒋清夫妇“革命伴侣”的锦旗(央广网实习记者刘思琦 摄)
在家人眼里,蒋清是个“把部队当作家”的人。直到现在,他仍保持着军人作息,每天把被子叠得整齐,吃饭不挑食。“要珍惜粮食,我们当年常常连口吃的没有。”蒋清时常告诫后辈要勤俭节约。
80多岁时,蒋清还坚持每天晨跑。如今他97岁了,每天吃完早饭仍坚持要出门散步。蒋清的儿媳王芳悄悄告诉记者:“老头可倔了,从来不让我们扶他。”
而在子女记忆里,父亲的教育总透着军旅生涯的坚韧底色。在孩子还小的时候,蒋清会带他们去河边洗冷水澡,他说:“别怕冻,这点苦算什么。”遇到难事总跟孩子们说:“别怕,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怕。”
蒋建华说,父亲一辈子“认死理”。是自己的事一定扛,答应的事绝不食言,就像当年在部队里,“哪怕爬,也要爬着把信送到。”
昂首致军礼,赤诚映照新戎装
蒋清把军装仔细叠好,轻轻放下,对着军装敬了个礼,手虽然有些颤抖,腰杆却挺得笔直。阳光透过窗台,落在他身上,也洒在一旁的军装上——挺括的橄榄绿布料泛着柔和的光,连衣角处细密的针脚、棱角分明的纽扣都看得清晰。
抗日老兵蒋清敬军礼(央广网记者胡斐 摄)
“这军装,比当年的质量好得多。”老人笑了,眼里闪着光,像极了当年那个在战场上,心中只有勇往直前的赤诚少年。
监制:王娣
策划:王一凡
记者:胡斐
视频:刘思琦(实习)
设计:肖江峰
鸣谢:
江西省委网信办
江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
萍乡市委宣传部
安源区委宣传部
安源区人民武装部
安源区横龙街道办事处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按天配资开户服务网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发布于:北京市光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